最近,浙江金华的王女士遇到了一件烦心事,这事儿得从她买的一辆二手奔驰车说起。
很多人都梦想能开上豪车,花小钱办大事更是不少人的消费心理。
王女士就花了四万块钱,在义乌一家车行买下了一辆2014年的奔驰C260。
这个价格听上去确实相当有吸引力,毕竟是一辆奔驰,哪怕是辆老车,对普通家庭来说也算是实现了“豪车梦”。
可谁能想到,这个梦没做几天,就变成了一场让人头疼的纠纷。
事情是这样的,王女士八月份提的车,开心的日子没过几天,问题就来了。
八月底,她开车从义乌回衢州老家,刚下高速,车子仪表盘上的发动机故障灯就亮了。
开过车的朋友都知道,仪表盘上亮灯,尤其是发动机这种关键部件的故障灯,心里肯定会咯噔一下。
这就好比你刚买的房子,还没住热乎呢,突然发现墙上裂了条缝,换谁谁都得着急。
王女士马上联系了卖她车的彦炫分期提车中心。
车行方面也还算积极,派人来给维修了一次。
可这次维修并没有把问题根治,那盏让人心烦的故障灯,还是时不时地会亮起来。
车行的人跟王女士解释,说这就像车子偶尔得个小感冒,没什么大不了的。
但王女士不接受这个说法,在她看来,一次两次是感冒,三番五次地亮灯,那就不是感冒了,这更像是一种慢性病,说明车子本身就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潜在问题。
她对这辆车的信任度,也因此降到了冰点。
对于这个问题,车行的方老板有他自己的说法。
他表示,他们经过检查,确认了故障的原因是发动机的“正时链条”用久了变长了,导致点火时间不准,所以才会报警亮灯。
他承诺会按照合同上的约定,也就是“发动机、变速箱一年不限公里数质保”的条款,免费为王女士把车彻底修好。
但王女士这边已经不想要“修理”这个方案了,她认为这车刚买回来就出这种核心部件的问题,让她无法再相信这辆车的质量,所以她坚决要求退车。
方老板觉得这要求不合理,他说做生意没有这样的规矩,有问题就修,这是质保的意义所在,不能说一有问题就直接退货。
从道理上讲,双方的诉求都有各自的立场。
王女士作为消费者,买了个大件商品,没用几天就出问题,心里有气,要求退车希望止损,这心情可以理解。
而方老板作为商家,按照合同履行维修义务,也符合商业惯例。
如果事情只到这一步,还算是一个比较常见的消费纠纷,可以通过协商或者第三方调解来解决。
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让整个事件的性质发生了变化。
由于双方在“修”还是“退”的问题上谈不拢,王女士采取了比较激烈的维权方式,她直接把车开到了车行门口,堵住了大门,不让车行正常营业。
这一堵就是一下午,甚至还报了警。
眼看天都黑了,车行为了恢复经营,只能叫来拖车,准备把王女士的车强行移走。
就在拖车准备作业的时候,一个谁也没想到的场面发生了。
王女士看到自己的车要被拖走,情急之下一把拉开车门坐了进去,然后猛地一脚油门踩了下去。
幸亏当时拖车的钢丝绳已经挂上了,硬生生地把车给拽住了,才没酿成更严重的后果,否则车子可能就直接冲到墙上去了。
这一脚油门的代价是巨大的。
据方老板说,王女士这一个过激的举动,直接导致车子底盘下面的一根管子被强大的冲击力给弄爆了,机油漏了一地。
这个新出现的损坏,不仅让车子漏油,同样也会触发传感器,导致发动机故障灯亮起。
这一下,问题就变得复杂了。
本来只是一个关于“正时链条”的质量保修问题,现在又增加了一个因车主自己行为导致的“管路爆裂”和“漏油”问题。
在责任划分上,双方再次陷入僵局。
王女士认为,反正车现在就是坏的,不管是旧毛病还是新问题,车行都应该负责修好。
但车行方面完全不同意,方老板明确表示,原来的正时链条问题,他们会按照质保负责到底,但是王女士自己一脚油门踩坏的部分,属于人为损坏,这个责任他们不能承担。
这就像你买了个手机,发现屏幕有问题,店家同意给你换屏,但你在跟店家争执的过程中,自己把手机摔了,后盖也碎了,你不能要求店家把后盖也免费给你换了,这是一个道理。
就在双方为修车责任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王女士突然抛出了一个更让人震惊的说法。
她说,她买这辆车,实际支付的钱根本不止合同上的四万块。
按照她的描述,当时在办理过户手续时,车行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她,这辆车有些地方不符合标准,正常流程过不了户,需要花钱“打点一下”,光是所谓的“登记费和过户费”就要四万块。
于是,就在去办手续的车上,她又用现金的方式,给了那位工作人员四万元。
记者问她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现金,王女士很自信地表示,自己随身携带十几二十万现金是很正常的事情。
这个说法一出,现场的气氛瞬间就紧张起来了。
如果王女士说的是真的,那这就不再是简单的消费纠纷了,可能涉及到欺诈甚至敲诈。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证据。
当车行老板和被指控的员工要求王女士出示证据时,王女士却拿不出来。
没有转账记录,没有取款凭证,也没有任何收据,这笔四万元现金的交易,全凭她单方面的说法。
面对如此严重的指控,那名工作人员情绪非常激动,当场就表示要跟王女士法庭上见,谁说谎谁就去坐牢。
方老板也提出了一个很现实的疑问:这么大一笔现金交易,钱是从哪里来的,给了谁,总得有点蛛丝马迹吧?
在没有任何凭证的情况下,单凭口说,确实很难让人信服。
这件事的真相究竟是什么,是车行巧立名目乱收费,还是王女士在纠纷中为了增加筹码而夸大其词,我们外人不得而知。
最终,由于双方的说法差距太大,现场无法调解,方老板表示,关于这额外的四万块钱,他会选择报警,让警方介入调查,来还一个清白。
这起由一辆二手奔驰引发的纠纷,也从最初的车辆质量问题,演变成了一场包含激烈冲突和严重指控的罗生门。
配资门户网址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