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中国人寿财险上海市分公司提供的“以案说险”案例中,一场车祸背后的“局中局”案例引发关注。
2024年5月,客户张先生驾驶车辆时不慎与骑行电动自行车的刘女士发生碰撞,造成刘女士轻微骨折。事故发生后,张先生在交警协调下主动垫付了医疗费用,并积极联系保险公司报案。然而,在刘女士住院期间,一名自称“专业理赔代理”的王某主动找到她,声称“能帮您拿到天价赔偿”“保险公司会克扣您的钱,只有我能帮您争取权益”。在王某的怂恿下,刘女士虚构夸大伤情,并向保险公司提出高达25万元的赔偿诉求。
公司接到理赔申请后,通过专业调查团队发现疑点:刘女士的伤情鉴定报告与实际病历不符,实际情况与鉴定结果存在明显矛盾。经公安机关介入,最终查明王某为职业“人伤黄牛”,曾多次教唆伤者虚构事实骗保并从中抽成50%以上。案件真相大白后,刘女士因涉嫌骗保被立案调查,而“真正”的受害人也因案件拖延承受了额外的经济和心理压力。
“人伤黄牛”一般有三大套路:
1、虚假承诺,诱导伤者“以小搏大”
“人伤黄牛”常以“专业律师”“维权专家”身份出现,以“不赔不要钱”为幌子,利用伤者对理赔流程不熟悉的心理,夸大伤情、伪造证据,诱导其提出不合理诉求。
2、恶意诉讼,拖延理赔周期
部分“黄牛”通过反复投诉、起诉施压保险公司,导致案件处理周期延长,伤者实际获赔时间反而滞后,甚至因证据造假面临法律风险。
3、高额抽成,侵害伤者权益
“黄牛”通常以“风险代理”名义收取10%-50%的赔偿金作为佣金,伤者看似获赔金额增加,实际到手的赔偿可能远低于法定标准。
对伤者:可能因骗保承担刑事责任,个人征信受损;
对车主:案件处理周期延长,保费上浮风险增加;
对社会:扰乱保险市场秩序,推高行业理赔成本。
中国人寿财险上海市分公司温馨提示:理性维权,才能守护幸福生活!交通事故理赔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人伤黄牛”的“捷径”实为陷阱。选择正规渠道处理理赔,既是保护自身权益,也是履行公民责任。
1、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联系保险公司
专业理赔人员将全程指导您收集证据、核定损失,避免信息不对称导致纠纷。
2、留存完整证据,拒绝“私下调解”
保留现场照片、医疗记录、费用票据等原始材料;切勿签署“黄牛”提供的空白委托书或同意书。
3、认准官方渠道,抵制“高额返利”诱惑
保险公司均按《保险法》《人身损害赔偿标准》公正核定赔偿金额,绝不会故意克扣理赔款。若对理赔结果有异议,可通过官方客服、调解委员会或司法途径解决。
配资门户网址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