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革命先烈
担当青年使命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纪念活动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纪念活动
7月9日,湖北经济学院“红四方面军的川陕岁月”社会实践团队与四川师范大学“红色薪火普润巴山”社会实践团队联合前往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开展红色主题教育活动,缅怀革命先烈,感悟红色精神。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位于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沙溪镇王坪村,坐落于青山绿水之间,苍松翠柏环绕,庄严肃穆。踏入陵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大的石牌坊,上面镌刻着“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几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
展开剩余69%沿着青石板铺就的台阶缓缓而上,陵园中央的纪念碑巍然耸立,碑身正面“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遒劲有力,碑座四周的浮雕生动再现了红军战士英勇奋战的场景,令人肃然起敬。
陵园内松柏挺拔,绿草如茵,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松柏清香,仿佛在向每一位来访者诉说着英雄的故事。在纪念碑广场,两校师生整齐列队,神情庄重,依次将黄、白菊花摆放在纪念碑前,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深切缅怀和无限哀思。黄菊、白菊簇拥着纪念碑,仿佛诉说着后人对先烈的敬仰与怀念。
##
下午,团队成员怀着敬意前往王坪村村民王建刚家中拜访。王建刚一家三代在红军烈士陵园义务守墓,其父亲王成现是一名老红军,1935年4月由于被组织派往外地送信错过了红军的战略转移,从此一直自发守护着这片陵园。后来,王建刚成为陵园的第二代守墓人,如今,王建刚因年事已高,腿脚不便,他的第二个儿子王君权自愿继承父辈们的心愿,成为了第三代守墓人。
两校师生围坐在王健刚身边,聆听他讲述红军战士在斗争中英勇杀敌,不畏牺牲的感人故事。他回忆到,当年医疗条件极其艰苦,无数红军战士负伤后无法得到及时救治,生生在痛苦中失去生命,但他们依然坚定信念,不畏枪林弹雨,为革命事业英勇奋斗。红军的恩情我们要时刻铭记,永远不能忘记。
在交流过程中,团队成员积极向王建刚老先生请教,作为新时代青年如何更好地传承红军精神?他语重心长地说:“传承红军精神,首先要铭记历史,不能忘记红军的恩情,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其次,要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最后,要将红军精神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做一个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人。”
此次纪念活动,让两校社会实践团队深刻感受到革命先烈们的伟大精神,进一步增强了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家纷纷表示,要铭记历史,珍惜当下,将红色基因融入血脉,把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转化为努力学习、积极进取的动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发布于:北京市配资门户网址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