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史】聊聊我的老部队27军
【党史】中国共产党创建历程(第一部分)
【军史】1927年南昌起义始末(第一部分)
【军史】八路军发展史(第一部分)
【军史】东北抗日联军发展简史(第一部分)
【军史】华南抗日游击队简史
【军史】新四军战史(第一部分)
【军史】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一)
【党史】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一)
【军史】红军长征史(一)
【军史】第一野战军(一)
【军史】第二野战军(一)
【军史】第三野战军(一)
图片
横城地区反击作战是在抗美援朝战争第四次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人民军配合下,于1951年2月11~13日,在朝鲜横城地区对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及其指挥的南朝鲜军进行的反击战。是志愿军连续进行三次战役以后未得休整和补充的严重困难条件下,主力由刚刚展开休整而紧急转入作战准备,并且是远距离开进进行的一次作战。
1951年1月25日,在中朝人民军队第三次战役打击下,退至北纬37°线附近地区的“联合国军”,为挽回败局,在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李奇微统一指挥下,开始发起以汉城为主要突击方向的大规模进攻。
是时,中国军队入朝连续三次战役,首批入朝的6个军已是兵疲马乏,伤亡减员很大;第三次战役打的都是部队的老骨干,国内原定补充6个军的4万老兵、8万新兵迟迟未到,为了应急,几个军的机关人员都给补充到了一线连队。
任何一支部队,拼光了维系部队战斗力的精英分子,等于是打垮了一支部队的骨架,那这支部队可是要伤元气的,这不是靠补兵就能解决问题的。
一线部队不能打。后续入朝的部队暂时又上不来;十九兵团尚在国内东北换装苏式武器,三兵团还在出川途中,东线宋时轮九兵团冻伤减员太大了,一时半会缓不过气来,尚在元山、咸兴一带休整,两个月内休想投入作战。
这样,彭德怀不得不拉出仅有的疲惫不堪的6个军(第38、39、40、42、50、66军)和朝鲜人民军三个军团(第2、第3、第5)迎战李奇微。
图片
1月29日,仅仅召开四天的中朝干部联席会变成了第四次战役动员会。
邓华回国办事去了,彭德怀、韩先楚、洪学智、解方等仔细的分析敌我态势:李奇微的进攻重点在西面,即汉城和汉江这一面,这条线以美军为主,进展较快;而东面以伪军为主,进展缓慢。
研究后中朝人民军队决心'西顶东放':命韩先楚去西线组织指挥所,统一指挥38、50军和朝鲜人民军一军团,在汉江南岸阻住李奇微主要攻击集团的突击。邓华回来后,立即去东线指挥39、40、42、66四个军,诱敌深入,把伪军放进来后反击。争取歼敌一至两个师,再向敌人纵深发起突击,从东面威胁西线敌主力侧翼,以此动摇李奇微战役布势,制止其进攻。
图片
在西线的中国军队从未打过的血战开始了,现在,中国军队才真正领教了美军现代化火力的厉害。西线的阻击战不同于前三次的运动战,这是摆开阵势进行的阵地防御战,正好利于美国人发挥火力优势,守住就守住了,守不住就将被突破。
在汉江南岸我军防御阵地纵深只有二十多公里,正面却宽达四十公里,为了给东线部队多争取一些时间,许多要点只能用战士的生命去坚守。
2月6日,在给美军以极大杀伤后,曾泽生奉命率领50军撤出修理山阵地;接着又和朝鲜人民军一军团退回汉江以北。
在友邻部队纷纷撤过汉江北岸之后,只有38军不但不能撤,还要将唯一没有过江的114师也调到汉江南岸。为了保障东线邓华集团的反击,他们必须在汉江南岸背水作战,死死顶住西线敌军主力的进攻,隔断东西线敌人的联系。
现在,西线几乎所有的敌军都将攻击矛头指向了38军,骑一师、美24师、英27旅、希腊营、南韩6师等一支支敌军部队向38军小小的防御阵地扑去。
图片
坐镇志司的彭德怀急了,38军阻击西线美军主力的代价太惨重了,再这样打下去,即使是“万岁军”也经不起消耗啊。
彭德怀连电邓华,必须在2月11日向东线敌军发起攻击。
志愿军副司令员邓华指挥第39、第40、第42、第66军(简称邓集团),在东线准备向横城、原州方向实施反击。
人民军第2、第3、第5军团(简称金集团)负责掩护邓集团集结,并准备以第3、第5军团在邓集团左翼向横城东南方向实施反击。
图片
其时东线各军均已退离战线一百多公里准备休整,刚到休整地又接令反击,只好匆匆忙忙的往回跑;前线只有朝鲜人民军金雄集团第2、第5军团节节抗击北进敌军,掩护邓华集团向前开进。
2月9日,邓华集团4个军克服重重困难基本到位,朝鲜人民军三军团也在迅速前调。而南韩8师已被阻击在横城西北地区,南韩3师、五师被阻于横城东北地区,美2师23团和法国英被阻于砥平里地区。
从整个战线看,砥平里和横城之敌已经态势突出,侧翼暴露。这是韩先楚在西线指挥38军、50军、朝鲜人民军一军团在极其不利的条件下,靠着将士们尤其是38军将士的血战换来的东线歼敌的战机。
邓集团决定抓住战机,集中兵力在沓谷岘、上高岱至三巨里33公里地段上,向横城西北方向实施反击。采取两翼突击与正面攻击相结合的战法,首先歼灭南朝鲜军第8师和美军第2师一部,然后向原州、牧溪洞方向发展进攻。以第39军(欠第117师)作预备队,保障主力右翼安全。
图片
东线反击战就要发起,彭德怀的两员爱将、统帅西线的韩先楚和统帅东线的邓华竟为攻击目标发生了分歧。
砥平里位于东西线敌军结合部,横城则有大量美伪军。
打横城可以大量歼敌,打砥平里敌军很少;但砥平里却是一个要点,它是位于横城、汉城之间偏东的一个小村,它几乎就位于朝鲜半岛的“肚脐”位置;如果砥平里失守,西线美9军右翼和东线原州美10军左翼就将全部暴露。
当时,以中国军队的实力只可能各个击破,或者先打砥平里再打横城,或者先打横城再打砥平里,两者只能选一而攻。
韩先楚力主先打砥平里,如此可以一举拿下关系战役全局的枢纽;邓华则坚持先打横城,理由是可以有把握的大量歼敌。
彭德怀举棋不定,几番考量并向毛泽东发密电后,决定按照邓华的建议先打横城,韩先楚闻讯在汉城北山指挥所里拼命吸烟......
图片
1951年2月11日,在38军仍在血战汉江南岸的同时,是日17时,邓华集团经短促火力急袭后突然发起进攻。经一夜战斗,邓集团在浅近纵深对南朝鲜军第8师完成分割包围,并歼其一部。
12日8时,南朝鲜军第8师余部和美军第2师第9团一部在航空兵掩护下,向横城方向撤逃。
10时30分,从横城出动的南朝鲜军2个营北援接应。志愿军第117师在第118师配合下,打退北援之敌,将企图突围之敌阻于鹤谷里、夏日之间,并于当日将其全歼,毙伤俘敌2300余人。至此,邓集团将南朝鲜军第8师3个团全部歼灭。
图片
人民军第3、第5军团由横城东北发起反击,13日进至横城东南之鹤谷里、乌原里、下安兴里地区,歼灭南朝鲜军第3、第5师各一部,有力地配合了邓集团的反击作战。
由于第66军进到红桃山、国士峰后受阻,未能及时插到德高山、曲桥里地区;第42军第125师进到回岩峰后,也未能及时过蟾江控制要点;
致使美军第2师一部、南朝鲜军第8师师部及第3师大部逃脱。
2月13日晨,打响了抗美援朝序幕战的118师师长邓岳麾下的352团一下干掉了美2师1个营;横城地区反击作战胜利结束。
志愿军邓集团和人民军第3、第5军团经过35个小时激战,歼灭南朝鲜军第8师3个团全部及第3、第5师和美军第2师各一部,共1.2万余人,其中俘南韩兵7100,美军500余人,给“联合国军”以沉重打击,迫其后退26公里,对志愿军和人民军完成战役防御任务起到重要作用。
这一仗缴获火炮极多,足够装备中国军队一两个炮兵师。
邓华为扩大战果,乘胜向砥平里发起攻击;隶属于3个军的6个团,在40军军长温玉成统一指挥下向砥平里扑去。
图片
在东线大战的时候,38军的阻击战打到白热化的程度了;一半以上的步兵连已不足40人,每个班只有三四支步枪还能打响,其余的战士只有手榴弹可用。
打到2月16日的早上,335团团长范天恩的580高地上的3个营的部队和38军军长梁兴初派上去的38军警卫连加起来也只有几十人了;危急关头,112师师长杨大易派出打光了炮弹的师山炮营一百人前来支援,不料才一个小时不到,这一百人又打光了。
随后,范天恩又先后将团部通讯班、从未开过枪的文化教员等战士派向580高地,终于撑到了天黑。
当日晚间,不知明天日子怎么过的范天恩接到师长杨大易的电话:东线反击战胜利结束,歼敌两万多人,阻击任务完成了,你部可以撤退。
范天恩这个铁打的汉子一头栽倒在地昏了过去......
38军最后两个营撤过汉江后的第二天,汉江就解冻了。
为什么美军在东线大败,西线还敢进攻?如果东线的反击战真的达到了目的,攻击范天恩的美军只怕早几天就要往南逃命了......
以后范天恩才知道,在东线那个小小的砥平里,中国军队打了入朝以来的第一次败仗。
图片
很遗憾,就在邓华属意要先打横城的时候,李奇微的看法却和韩先楚一样,李奇微认准了“砥平里是阻止中国军队前进的关键性所在”。
如果中国军队占领砥平里,西线美9军右翼就会全部暴露;中国军队只要从砥平里继续打下去,李奇微的战线就会全部龟裂,西线美军将丧失进攻的据点,非大步后撤不可。
邓华和韩先楚两者之争的关键就在于此点。
韩先楚认为,西线付出那么大的牺牲就是为了给东线反击造势,而东线反击的目的是要打开缺口迂回西线美军侧翼,然后迫使李奇微全线后撤以稳定战局。
从这个战役目的出发,砥平里才是转换战局的关键所在。打下横城,不管歼敌多少,都只是个战术胜利,打下砥平里才可以改变全局。
打下横城,我军锐气已失,而美军利用强大的机械化力量可以迅速增援砥平里堵住缺口,东线反击战就达不成迫使李奇微停止进攻的目的了。
图片
战局发展果然被韩先楚不幸而言中。
横城失败后,李奇微拼命调兵增援砥平里,与此同时,中国军队围攻砥平里的部队由于分属3个军6个团,建制不一,作战时发生了一系列混乱。
东线反击战开始时,砥平里只有一个法国营在坚守,营长是拉尔夫蒙克拉,一个标准的悍将,老牌职业军人。
很快,美2师23团团长弗里曼率部赶到砥平里,小小的砥平里一下就被美法军4个步兵营、1个炮兵营、1个坦克营共6000余人挤得水泄不通。
1951年2月13日晚上,中国军队围攻砥平里的战斗打响了。
这是一场残酷至极的血战,西线惨烈的阻击战场面在这里重演了,一批又一批中国士兵倒在美国人的火网下。
15日,砥平里的战局彻底败坏了,在李奇微的严令下,美军骑一师5团团长柯罗姆贝茨上校抱着必死的信念,亲率23辆坦克搭载160多名步兵孤注一掷的冲向砥平里解围,经过一路血战,柯罗姆贝茨上校终于突破了39军116师和42军126师的沿途阻击,带着10多辆坦克外加10名步兵13名伤员的残余突进了砥平里环形防线,砥平里守军顿时士气大振。
图片
15日下午,邓华命令40军军长温玉成统一指挥围攻砥平里部队,16日必须拿下砥平里。
可基层官兵纷纷提出“不打了”要求。这在中国军队历史上是罕见的,能征善战的温玉成将军积存的不满也爆发了,这打的什么乱仗?他也建议撤出战斗。
心情沉痛的彭德怀亲自下了撤退令。
当日夜,在漫天的大雪中,中国士兵掩埋好同伴的尸体,抬上伤兵,向北方撤去;是役,中国军队伤亡惨重。
图片
砥平里战后,一代名将邓华在志司做了深刻检讨,他的挚友、喜欢大讲中国军队败仗史的名将韩先楚,则致死都认为应该先打砥平里。
砥平里的失利打破了彭德怀稳定战局的希望,东线反击未能达到破坏敌军战役布防的目的,西线的阻击也就失去了意义;1951年2月16日,38军全部撤过汉江。
2月17日,中朝联司决定,全线转入防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配资门户网址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