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科的常见病,如肺炎、支气管炎、慢阻肺等,常伴随咳嗽、咳痰、气喘等症状。除了西药抗感染、平喘,中成药因能辨证调理、缓解不适,成为医生常用的辅助手段。针对肺炎的银翘解毒片、支气管炎的急支糖浆、慢阻肺的固本咳喘片等,各有对应的证型和适用场景——有的清解肺热,有的化痰止咳,有的补肺益气。但要明确,中成药需辨证使用,且不能替代西药对因治疗(如细菌感染需用抗生素)。今天就按疾病分类,说说这些药的“适用证型”和“使用细节”。
一、肺炎:分证型选药,辅助控制炎症
图片
肺炎多由外感邪毒引起,中成药需按“风热、痰热、恢复期气虚”等证型选用,核心是“清热毒、化痰浊、扶正气”:
1. 风热闭肺证:银翘解毒片(颗粒)
- 适用情况:肺炎初期,风热犯肺:如发热微恶风、咳嗽频繁、痰少而黄、咽喉疼痛,舌尖红、苔薄黄。
- 功效:疏风解表、清热解毒,通过清除肺卫风热,缓解发热、咳嗽等初期症状。
- 用法与注意:
- 片剂一次4片,一日2-3次;颗粒用温水冲服,一次1袋,一日3次;
- 服药期间多喝水,忌辛辣、生冷食物;
- 适合轻症或配合抗生素使用,若高热持续(体温>38.5℃),需及时联用退烧药。
2. 痰热壅肺证:肺力咳合剂
- 适用情况:肺炎中期,痰热阻肺:如咳嗽剧烈、痰多黄稠(不易咳出)、胸闷气喘、口渴,舌红苔黄腻。
- 功效:清热解毒、镇咳祛痰,能减少痰液分泌、稀释痰液,缓解痰热引起的咳喘。
- 用法与注意:
- 成人一次20ml,一日3次;儿童减量(7岁以内一次5ml);
- 空腹服可能刺激胃,建议饭后服;
- 不宜与滋补类中药同服(如人参、黄芪),以免助热生痰。
3. 恢复期(气虚阴虚证):生脉饮(党参方)
- 适用情况:肺炎后期,余热未尽、气阴两虚:如低热不退(37.5℃左右)、干咳少痰、乏力气短、口干,舌红少苔。
- 功效:益气复脉、养阴生津,帮助恢复肺之气阴,改善恢复期的虚弱症状。
- 用法与注意:
- 一次10ml,一日3次,空腹服吸收更佳;
- 痰湿重者(痰多、腹胀、舌苔厚腻)禁用,以免助湿;
- 需在肺炎基本控制(无高热、痰少)后使用,不可早期用(防“闭门留寇”)。
二、急性支气管炎:侧重止咳化痰,缓解症状
图片
急性支气管炎多以咳嗽、咳痰为主要表现,中成药按“风热、痰湿”证型选,核心是“止咳嗽、化黏痰”:
1. 风热犯肺证:急支糖浆
- 适用情况:风热引起的急性支气管炎:如咳嗽气急、胸膈满闷、痰黄黏稠,伴咽喉痛、口干,舌红苔黄。
- 功效:清热化痰、宣肺止咳,对风热导致的“热咳”效果显著,能快速缓解咳嗽频率。
- 用法与注意:
- 成人一次20-30ml,一日3-4次;儿童1岁以内一次5ml,1-3岁一次7ml;
- 服药后半小时内不喝水(让药液在咽喉部停留,增强局部作用);
- 风寒咳嗽(痰白清稀、怕冷)禁用,否则会加重症状。
2. 痰湿蕴肺证:二陈丸
- 适用情况:痰湿引起的急性支气管炎:如咳嗽反复发作、痰多色白(黏稠易咳)、胸闷腹胀、食欲差,舌淡苔白腻。
- 功效:燥湿化痰、理气和胃,通过化解肺中痰湿,减少痰液生成,缓解痰湿型咳嗽。
- 用法与注意:
- 水丸一次9-15g,一日2次,饭后服;
- 服药期间忌生冷、油腻食物(防加重痰湿);
- 阴虚燥咳者(痰少而黏、口干)禁用,以免耗伤阴液。
三、慢性支气管炎/慢阻肺:发作期治标,缓解期治本
慢性咳喘病需“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急性发作期侧重化痰平喘,缓解期注重补肺健脾,核心是“平咳喘、固根本”:
1. 急性发作(痰热阻肺证):橘红丸
图片
- 适用情况: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痰热内蕴:如咳嗽喘息、痰多色黄(黏稠难咳)、胸闷口干,舌红苔黄腻。
- 功效:清肺、化痰、止咳,能减轻气道炎症,稀释黏痰,改善咳喘症状。
- 用法与注意:
- 大蜜丸一次2丸,一日2次,温水送服;
- 配合西药支气管扩张剂(如沙丁胺醇)效果更佳;
- 忌烟酒及辛辣食物,避免刺激气道。
2. 缓解期(肺气虚证):固本咳喘片
- 适用情况:慢性支气管炎、慢阻肺缓解期,肺脾两虚:如咳嗽无力、痰白清稀、气短乏力(动则加重)、易感冒,舌淡苔白。
- 功效:益气固表、健脾补肾,通过增强肺脾功能,减少急性发作次数,改善耐力。
- 用法与注意:
- 一次3片,一日3次,空腹服;
- 需长期服用(3个月为一疗程),才能体现固本效果;
- 急性发作期(咳喘加重、痰多黄稠)需暂停,先治标的药物。
四、用对了有这些信号,说明辨证准确
在配合西药治疗的基础上,用药3-7天后,出现这些变化可能是起效的表现:
- 肺炎:体温逐渐下降,咳嗽减轻,黄痰减少,精神好转;
- 支气管炎:咳嗽频率降低,痰液从黏稠变黄转稀薄变白,咽喉不适缓解;
- 慢性咳喘:喘息减轻,活动耐力提高(如走路气短减轻),感冒次数减少。
如果用药5天后症状无改善(如仍高热、咳喘加重),可能是证型判断错误或病情较重,需及时复诊调整方案。
五、这些情况要注意,避免用错
- 核心原则:中成药需“辨证使用”——风热证用清热药,风寒证用散寒药,不可凭“咳嗽”“咳痰”盲目选药(如风寒咳嗽用急支糖浆会加重)。
- 不可替代西药:细菌感染性肺炎需联用抗生素,慢阻肺急性发作需用支气管扩张剂,中成药仅为辅助,不能停西药。
- 特殊人群:孕妇慎用含活血化瘀成分的药(如某些止咳药含桃仁);儿童用药需按年龄减量,避免过量;肝肾功能不全者需咨询医生(防药物蓄积)。
六、做好2件事,辅助呼吸科疾病恢复
1. 配合护理:肺炎、支气管炎患者多拍背(空心掌从下往上),促进排痰;慢阻肺患者做腹式呼吸(吸气时鼓腹,呼气时收腹),增强肺功能。
2. 调护饮食:热证者(痰黄、口干)多吃梨、冬瓜等清热食物;寒证者(痰白、怕冷)可吃生姜、山药等温性食物;忌烟酒及过咸食物(防刺激气道)。
呼吸科中成药的关键是“辨证准、用对时”——急性发作期帮缓解症状,恢复期助体质调理,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与西药配合。用之前先看自己的症状(痰色、寒热、舌苔),判断证型后再选药,才能更好地发挥辅助作用,促进呼吸健康。#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配资门户网址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